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49.明天给你们答复(求推荐票求打赏) (第2/2页)
那就是丰收了。 这些天灾人祸,就导致古人经常饿肚子,人均寿命不长,人口总数更是一直都起不来。 除了清代靠着地理大发现,推广从美洲大陆传来的文明三宝土豆,玉米,红薯,不仅维持稳定,而且还将人口推到五亿之多。 清代之前,人口最多的时候,就是明朝万历时期,一亿多人两亿不到,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吴琼知道这些,当然是因为他是搞写作的,平时这些东西看得多。 至于说武稚所说的,令各地捕捉蝗虫幼虫,那更是没啥大用。前面就说了,人力扑杀要是管用,华夏大地还能四年发一次蝗灾? 还是得科学治蝗。 吴琼看完了信件,正在思考整理着自己所知道的,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现代,能用得上的治理蝗虫的有效方法。 外面就走进来了一个小黄门,躬身说道: “陛下,诸位大人都已经在偏殿吃完了,蔡丞相询问,能否继续议事。” 吴琼点了点头,说道: “让他们进来吧。” “诺。” 大臣们其实早就等在外面了,听到天子下令之后,一个个的赶紧又鱼贯进入乾坤殿中,随后一个个的又入座坐好,一个吴琼叫不上名字的长胡须的老人,就手抓着一块光滑的长条板子,出列拱手说了: “关于方才所说之事,陛下还请早做决断啊。” 吴琼看着这个老人,根本就没啥印象,他手上拿着的叫笏,上面也没写他的名字和官职。 这笏,就好像是随手的笔记本,官员拿着上朝,上面会提前记录一些他们要禀告的事情,或者皇帝的命令等等。 吴琼摸着脑袋,做出了一副为难的姿态,随后看向了这个老人,说道: “爱卿,你怎么看?” 那个老人显然没有想到皇帝会直接问他,他略微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 “陛下,依老臣之见,此次蝗灾,仅仅是现在,便已有大灾之端倪,今年恐怕不仅关中,山东等地的赋税征不上来,就连朝廷也得出大笔钱粮赈灾,这长城修筑,前线将士装备更替,也非一朝一夕之时,当以民生为重。” 只是这个老人刚说完,立马就有一个精神奕奕的中年人走了出来,他身材魁梧,皮肤粗糙而又黝黑,一看就是起身军伍,他立马拱手说道: “司徒御史之言,该杀!” “何尚书,你非要混淆圣听,你这厮,一天到晚便要怂恿圣上轻启战事,兵者,乃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要慎战,不战,以教化戎狄为主,威武为辅,方乃王道!” 司徒御史说完,何尚书嗤之以鼻,嗤笑道: “司徒御史那是没去过雁门关,若是去过,你便知道那小小蝗虫吃不得人,那些马背上的蛮夷戎狄,确是要个个把我们生吞活剥的!” “你!” 司徒御史和何尚书两人争吵起来,旁边的几个大臣,也跟着一起站了出来,纷纷加入对峙之中。 “何尚书言重了,不至于。” “边患一直都有,长城不能不修。” “得先赈灾啊。” “那你说,边关吃紧怎么办?” “陛下已经赏赐了银钱布匹,匈奴单于该感谢天恩……” “他们是蛮夷!” “若是太多流民,恐生祸端。” “府库不够啊……” 吴琼算是听明白了,简而言之,就是本来计划好了,今年修缮长城,把边防装备都给换成最新的,以抵御匈奴突厥的进犯,结果突然闹出这么大的蝗灾来。 有大臣要求留钱赈灾,对付流民以及可能的民变内乱,也有大臣要求边疆为重,边防军务不能拖延。 两派就此争论不休,说白了就是钱不够。 怎么办? 吴琼想了想,说道: “此事容朕想想,明日给你们答复。对了,我们还是先说治蝗的事情吧。” —————— (下一章马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