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仁义之名传河北 (第4/4页)
......” 宋县令听到刘备的难处,迟疑片刻,说道:“既然如此,那请让我与满城百姓送使君一程。使君先吃饭,我们就在一旁等着。” 刘关张陈四人大眼瞪小眼,几百人围观他们吃饭,真是坐立难安。 不过没办法,谁让刘备现在名气大呢。 四人无奈,硬着头皮坐下,在众人的围观中,如坐针毡地匆匆扒拉两口饭,碗中的酒顿时就不香了,如同嚼蜡般快速应付了两口。 “店家,多少钱。” 刘备随意吃了两口,见自己三位老弟也没胃口,掏出钱来付账,想着尽快走人。 没想到他钱还没掏出来,就被众人摁住。 “使君,使不得,这顿饭我请。” “还是我来,我家有钱。” “你家有钱又怎么样?若能请刘使君这样的大善人吃一顿饭,我家在乡邻中必然脸上有光,我来请。” “这顿饭不要钱,我怎么能收将军的钱呢?” 众人为了这顿饭钱,差点打起来。 陈暮连忙凑过去对刘备说道:“大哥,快说点什么,不然今天我们休想走出馆陶。” 刘备硬着头皮喊道:“大家听我说,吃饭给钱天经地义,不能因为我曾经帮助过别人,而搞特殊,要一视同仁.......” “刘使君仁义无双,既然不能在馆陶多待些时日,怎么能不让我们尽地主之谊。” “是啊,要是我娘知道今天错过使君,会骂我不义。” “我曾经被使君救过,这顿饭不请,恐怕同乡人戳我的脊梁骨。” 他这话还没说完,就被众人的话语淹没。 眼看大家还在为这顿饭钱争抢,大家纷纷掏出钱来要给掌柜的李通,但李通死活不收,各种银子钱币掉了一地,无人拾取。 陈暮灵机一动,大喊道:“诸位听我说,我是刘使君之弟,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 听到他是刘备的弟弟,大家慢慢安静下来,都看着他。 陈暮笑着说道:“我大哥刘备在冀州活人无数,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如果是往日,我大哥也必然会成全大家义气,多留在馆陶两日。但现在年关将至,要回去过年,孝奉亲族,没有办法。所以我有一策,既能成全大家之义,也不耽误时间。” “什么办法,请说。” 宋县令拱手说道。 陈暮想了想,道:“这一顿饭,应约数百钱。门外人潮如海,差点被踏破店家门槛,就可知人数不少。既然大家都是馆陶百姓,代表了馆陶欢迎我大哥。不若每人出一钱给予店家,一来成全诸君义气,二来不让店家和我大哥难做,诸位以为如何?” 每人出一钱? 众人互相对视,过了片刻,纷纷高呼道:“好,那就这么办。” 大家都觉得可以,宋县令和掌柜的李通最后也答应了。 没办法,李通虽然很想给恩人面单,但不收钱的话,那就是在拒绝馆陶当地百姓向刘备表达谢意,这可是在家乡要被戳脊梁骨的事情,他不得不同意。 吃完饭后,刘关张陈四人一边向四周拱手,一边往店外走。 众人纷纷让开一条道路,他路过的时候,每个人都自觉分开,微微弯腰低头,向刘备表达敬意。 汉人崇拜品德高尚的人,哪怕这里数百人只有小部分接受过刘备的恩惠,但人与人之间本就有联系。或是亲属,或是同族,或是同乡,只要有这样的联系,那么就形成了我的同乡亲属同族收到刘备的恩惠,这样的人我得尊敬这种思想。 出了店门,牵上马匹,馆陶大街上数百人簇拥着刘关张陈,一路送到了北门外。 等四人上了马之后,宋县令站在队伍最前面,拱手弯腰行礼:“恭送使君!” “恭送使君!” 数百人同时弯腰行礼,场面蔚为壮观。 在这一刻,即便是陈暮,都感觉到了汉朝这种敬佩仁义君子的思想观念有多震撼。 这里大多数百姓或许不认识字,但感恩与重义之心,早已经深入骨髓,铭记在人心里。因为他们知道,谁才是对他们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