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书圣_第八章 何人在祈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何人在祈雨? (第2/3页)

会留有篾席上的横竖纹理,当然细微之处,纸浆原本未捣碎煮烂的材料,也会呈现出一定纹理来。

    可是这张纸不同,与其说其他纸都是捞纸匠人手艺的体现,那么这张纸,就有些粗制滥造,如同“草纸”一般,纹理很不规则。

    显然,这是一张很“捞”的纸!

    苏云静下心来,仔细看着纸面上的纹理,寻找着答题的线索。

    一些靠近苏云考房的应试学生,看到苏云顶着白卷发呆的样子,从之前宋学正等人口语中听出点东西来,也是轻蔑一笑。这就是自不量力,要考书科的下场啊,又疯了一个。

    书科二试就是这样,让人绝望,让人摸不着头脑,也只有那些家学渊源的世家子弟,才能窥得窍门。

    苏云盯着考卷发呆了有一炷香的时间,巡考的考官都来回走了两趟了,见到苏云只字未动,也是不禁叹惋,书科岂是凡夫俗子所能考的啊。

    苏云看了许久,终于是拿起了笔,在试卷的一角,尝试着落笔。然而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原本沾纸即染的水墨,居然在白卷上留不下任何的痕迹。

    苏云瞳孔一缩,又随意地尝试了两笔,依旧如此。他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果然不出所料。考卷的题目,就是“书理”!

    这张纸不知道经过了什么特殊处理,一般情况下根本留不下任何的痕迹,唯有找到敲门,才能留下痕迹。

    苏云不禁联想到之前陆九言所说的石碑刻书以及力透纸背的历年试题,现在看来,无论这书科二试的题型如何改变,考的都是同一个内容——书理。找到出题者设置在试卷上的书理,这便是解题的第一步!

    苏云在砚台上舔了几下笔尖,顿了顿。

    既然找到了题目,那么接下去便是解题了。

    最简单的方式,那便是顺着出题人设定下来的“书理”,去完成需要解答的内容,也就是“顺理成章”。只不过苏云觉得,问题的答案,不应该就只有这么一种。这是不是上午的填空题,需要你一板一眼地照“抄”不误,既然是开放题,那么谁答得妙,谁就能金榜题名了。

    “既然是考‘书理’,那么我就用书理应之。”

    汉隶自然有汉隶的书理,可繁可简,若是写得太多,苏云觉得以他现在对汉隶的掌握程度,难免有纰漏和瑕疵,而且考试时间已经过去大半,更何况这卷子也没有字数要求。

    苏云运笔。

    汉隶与一般的楷书起笔不同,讲究逆入。

    就好像是在抽刀之前,先朝后蓄势一顿,这种起笔方式,就是隶书的书理。

    苏云笔尖在纸上平稳拉开,与纸上设定的纹理相互抵抗。虽然苏云并非书法大家,但纸上设定的纹理也非什么圣人笔法,所以苏云在缓慢运笔之后,终于成功落笔!

    脂砚斋的笔好就好在它的笔肚圆润,弹性十足,能够让用笔者有力可施,正好合适苏云将隶书厚重的味道写出来,一顿一拉之间,八个大字跃于纸上,古朴大气,厚重有力!

    “蚕无二设,燕不双飞!”

    这便是汉隶的书理,也是苏云能够掌握和窥探到的真谛。

    所谓蚕头,是汉隶主笔的起笔式。

    所谓燕尾,是汉隶主笔的结笔式。

    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主笔立定,为其余笔所拱向,此字必精神团聚,犹如众星拱月、万象生辉!

    笔落,纸上墨韵直冲云霄,整个考房都风起纸扬。那些儒生们看着颤抖的墨水,惊恐地自语道:“这是地震了?”

    “怎么回事?为何我感觉到我的笔在抖?”

    这些儒生自然看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