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_第一百三十四章 公然挖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四章 公然挖人 (第2/2页)

况,开发水利,发展农田灌溉。

    在他的治理下,徐州农业发展良好,秔稻丰积,百姓乐业。

    袁熙想到这里,心内渴望越甚,他将来占据幽州种田,急需大量农业人才!

    古时种田,其实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

    要想粮食种下,能顺利收获,在耕种,施肥,灌溉,间种等环节上,都不能出差错。

    在任何一个环节上,任何一个意想不到的失误,都可能颗粒无收。

    古代开荒尤甚,耕种新的土地,种植新的作物,需要冒极大的风险,其中一个就是,作物退化。

    南地的作物,到北地种植,很可能一两代之后,便会因为种种原因,或减产,或生病,甚至会退化成完全不能食用的野生作物。

    这个时代,地不缺,缺粮食。

    如今古代的五谷,其中有的种类开始减产,逐渐被更有效率的作物取代。

    土豆玉米在大航海时代来临前是没戏了,剩下最好的选择之一,便是水稻。

    条件合适的话,水稻的产量远超其他谷物。

    但水稻对生长条件和栽培技术要求也更高,要配合水利,圩田梯田,平整土地,改良土壤,才能适合水稻栽培。

    这时在东汉末期,北方各州都有零星种植水稻的,但都没有形成大的规模。

    袁熙在北新城也曾尝试种植过水稻,但因为水利和水土原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但水稻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它和麦子,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稻麦生长季节不同,只要安排得当,同一块田,便能一年同时收获两熟稻麦。

    东汉时张衡在《南都赋》中,就曾记载河南南阳一带,有稻麦两熟的成功先例。

    但经历了汉末战乱,农业生产遭受了极大破坏,很多农业技术都散失了。

    唯独某些士族家中,藏有类似的书籍记载,当前也只有依靠他们,才能将这些知识传承并发扬光大。

    只要士族掌握了知识,便必不可能被完全消灭,但相对于土地兼并,知识的传承延续却是良性的。

    知识可以作恶,也可以行善,陈登这种精通农学的士人,当然是越多越好。

    袁熙心潮起伏,在他心中,陈登这种人才的重要性,不下于郭嘉。

    此人留在刘备手里太浪费了,现在的刘备,根本不明白陈登的价值!

    而且陈登对刘备应该并不像其他人那么忠诚,其先后投靠了吕布曹操,便可以看得出来。

    dengbidmxswqqxswyifan

    shuyueepzwqqwxwxsguan

    xs007zhuikereadw23zw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